艺术设计学院
网站首页|BB贝博艾弗森官方网站|专业建设|教学科研|师资队伍|技能竞赛|校企合作|党群工作|校友之家|学校首页
文章内容页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教学科研>>科研工作>>正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课题工作实施方案及项目申报参考
2016-04-21 09:53  

1. 组织专业资源——保障研究和实验的可持续发展

总课题组集合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教育学学会、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国内重点高校、省市级教科研单位及校外教育机构的优质教育资源,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理论研究,并为各高校、中小学、幼儿园提供指导与服务,以确保实验工作的方向性和有效性。

2. 建立实验学校(园)——普遍开展实验

普遍欢迎有志于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研究的高校、高职、中小学、幼儿园参与课题实验,颁发资质牌证。

总课题组可提供的服务和指导:

l 通过网络平台、信息资料等多种方式提供服务和指导

l 每年或每两年组织课题年会、全国性培训活动

l 每年或每两年开展论文、教案或优质课评比活动,优秀教师评选活动

对实验学校的要求:

l 按总课题组的要求参与课题活动

l 进行相关实验

l 及时向总课题组反馈信息和资料:提供开展校内相关活动的信息,推荐校内的优秀论文、教案、活动设计,反馈学校和教师的相关需求

l 每学期一次总结学校实验成果与经验

l 成立课题小组,设一名联系人,负责与总课题组保持联系

3. 建立研究基地——树立典型,发挥辐射作用

实验学校(幼儿园)中有条件者可申请建立研究基地,由总课题组提供个性化服务指导,与总课题组合作开展更为深入的实验研究。

总课题组可提供的服务和指导:

l 基于学校办学理念的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方案设计

总课题组组织专家对学校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提供专业化、科学化、个性化、具有针对性的书面建议;提供学校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方面的发展策略及方案指导。

l 研训一体化的校本教师培训

总课题组提供专家跟踪式服务一年。专家可以分四次深入学校,指导学校通过制度建设、队伍建设、方法学习和具体实践开展有关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相关教科研工作;专家将与学校通过网站、邮件等方式保持沟通,进行日常指导,带动学校教师科研能力的逐步提高。

l 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硬件设计与建设

总课题组提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的方案设计与建设指导。一方面结合地方历史文化进行建设,突出地域及学校特色;另一方面根据学校具体需要,在功能上可结合书法教室、学生阅读室、德育教室、兴趣小组活动室等进行建设,高效利用空间。通过环境、氛围的创设,让优秀的传统文化走进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供室内装饰装修设计效果图、施工图;室内教学用家俱(课桌椅、资料架、展示台等)设计效果图、实施详图;必要时专家可深入学校指导教师进行教学活动方案开发。

l 校本课程研发咨询指导,校本活动方案设计咨询指导

学校成立校本课程研发组,总课题组通过教师培训、课程体系建设指导、活动方案样例提供等方式指导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研发工作,并对研发工作成果给予分析、建议和必要的修改。从而协助学校完善相关的课程体系,提高教师的课程研发能力。

l 突出地方和学校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创设

总课题组组织专家提供针对新建校和旧校改造所进行的中华传统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设计。可选取建设校园主题雕塑、主题文化墙、文化长廊、教育活动园地,以及进行楼内教学空间布置等形式。提供总体方案、效果图、实施详图。

对研究基地的要求:

l 按总课题组的要求参与课题活动,选择上述工作项目中一项以上进行相关实验

l 成立由学校领导牵头的课题研究小组,分析本校在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和教学方面的现状,明确学校参予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内容及可能存在的问题与困惑;制定、落实课题研究的方向、内容及具体措施

l 分析教师队伍和学生现状,通过制度和组织形式的保障,充分调动学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和教师参予教育科研的热情

l 设一名联系人,与总课题组保持经常性的沟通,及时向总课题组反馈信息和资料。提供开展校内相关活动的信息,推荐校内的优秀论文、教案、活动设计,反馈学校和教师的相关需求以确保通过专家引领、由总课题组提供切实有效、符合学校自身发展愿望、符合学校自身教育理念的相关教育科研指导

l 逐步完善本课题研究所需的教育教学环境

l 每学期一次总结学校的实验成果与经验

4. 建立实验区——紧密结合地方教育机构的工作

选择有条件的地区,与地方教育厅局、教科所、教研室合作,建立课题实验区,颁发资质牌证。

总课题组可提供的服务和指导:

l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区域教育发展诊断与规划

l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区域活动方案设计

l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地方课程教材开发

l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师培养计划

l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师培训

l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区域推进成果总结、交流

对实验区的要求:

l 指导和管理区域内的实验学校和研究基地开展科研和实验工作

l 及时向总课题组反馈信息和资料:提供开展区域相关活动的信息,推荐区域内的优秀论文、教案、活动设计,反馈区域内学校和教师的相关需求

l 组织区域内的中华文化经典教师培训

l 定期开展学校和教师的考核与评优

l 每学期一次总结区域实验的成果与经验

l 成立课题小组,设一名联系人,负责与总课题组保持联系

5. 组织社会活动——增强认同、加强交流、开阔视野

利用相关节日、纪念日等机会,组织实验学校/基地与家庭、社区联动,开展知行合一的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家庭、社区的认同与支持,增加对学生学习与应用的激励。

适当时机,组织全国性或区域性的竞赛、汇演、国际交流等,为中华文化经典教育的交流学习、成果推广搭建平台。

6. 发展实验区、实验校(基地)、子课题的程序

地方教科研机构和基础教育中小学校可以采取申报课题实验区、实验校(基地)、子课题的方式参予课题,具体申报程序详见附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课题管理服务办法》。

子课题项目申报分类参考

有条件的课题实验区、实验学校(基地)可以同时申报子课题。子课题以研究内容为主进行分类,每一大类可分出多个细目,以下分类仅供参考,各申报单位可结合自身具体情况确定恰当的子课题。

1. 青少年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内容、方法、途径研究

l 青少年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内容研究

l 青少年学习中华文化经典的推进方式研究(如区域推进、学校推进、班级推进、小组推进、家校配合推进等)

l 青少年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手段方法研究

l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如德育、语文、历史、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艺术、书法、数学等)

2.青少年学习中华文化经典的环境、资源创设研究

l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地方教材(校本教材)研究

l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整合研究(如书、刊、报、音像制品、多媒体)

l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专用教室建设研究

l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校园环境创设研究(如墙壁、厅廊、雕塑、板报、橱窗等)

3.中小学、幼儿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教育教师培训的可行性模式研究

l 研训一体化校本教师培训的研究

l 区域教师培养的研究

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对青少年全面素质的影响

l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青少年道德修养的影响

l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青少年行为习惯的影响

l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青少年学习能力的影响

l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青少年交往与合作能力的影响

l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青少年亲子关系的影响

l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青少年语文素养的影响

l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青少年思维能力的影响

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教育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l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教师语言文学素养的影响

l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教师教学方式的影响

l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师生关系的影响

l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教师交往与合作能力的影响

6.中华文化经典教育对学校品牌创建的影响

l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学校德育中的地位作用

l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学校整体教育教学水平的影响

l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学校团队凝聚力的影响

l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校校园文化创设中的地位作用

l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学校发展特色创建的影响

7.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者和谐运转的影响

l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配合的影响

l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配合的影响

l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配合的影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制

2014年3月

关闭窗口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白沙洲大道6号 邮编:430065 备案号:鄂ICP备号
中国·BB贝博艾弗森(集团)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2004-2013 © 版权所有 设计维护:网络中心